你以為的可降解塑料可能100年都降解不了
我們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可能只有幾分鐘,然而一個普通塑料袋在自然環境中需要20年才能被分解,有塑料薄膜內襯的一次性咖啡杯需要30年,塑料吸管要200年,塑料瓶要450年,有些嬰兒紙尿褲要500年……
塑料污染物每年會導致10萬只海洋哺乳動物死亡,在全部的大約130種海洋哺乳動物中,有81種曾經誤食過塑料,或者被塑料纏住過。
塑料用品對環境的危害已經惡名昭彰,于是越來越多的“可降解塑料”“可堆肥塑料”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這些塑料的確都是比傳統塑料更環境友好的選擇,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些塑料到底是什么東西。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方式主要有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化學降解三種。雖然聽上去很環保,但是它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依然是以石油等產品為主要原材料來制造的,分解后的產物仍然可能對環境有害。
可堆肥塑料的特點是經過降解后基本不會產生什么有害副產品,因此可以用作肥料。
可堆肥塑料的原料是玉米、甘蔗等等,它們經過化學加工后,可以獲得類似石油基塑料(也就是用石油等為原料制成的塑料)的特性。比如紙板一樣的可堆肥塑料碗是由竹纖維或其他植物纖維制成的。
杯子底部標注的“PLA”聚乳酸是一種常見的可堆肥塑料,但它實際上很難被降解(圖片來源:wiki)
理論上來說,這些可堆肥塑料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解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生物質,但如果只是把它們扔在環境中,降解需要的時間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得多。
一項研究發現,在把某種可堆肥塑料埋到土壤里27個月后,它依然保持著原來的樣子,只不過承重能力降低了。
還有學者把由聚乳酸(PLA)制成的袋子放置在海水中,檢測它的降解能力,發現它在428天后依然沒有開始降解。
這項試驗還檢測了某種所謂的可降解塑料,它是一種混合了植物纖維素的石油基塑料(試驗中用到的是PP和PET塑料,它們屬于傳統塑料),發現即使加入了纖維素,也并沒有改善多少傳統塑料的降解能力。
試驗中用到的不同原料制成的材料,纖維素材料可以很快被分解,生物基塑料、石油基塑料在很久后都沒有被分解(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所以即使被稱為“可堆肥”或者“可生物降解”,這些塑料本身也并不像它們的名字那樣環境友好。即使最終進入了垃圾填埋場,也并不是就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在20℃條件下,垃圾場中有些塑料制品(如PLA)可能需要100多年才能被完全降解。
垃圾填埋場中的垃圾層層堆疊,形成了厭氧環境。在這種條件下,一些可堆肥塑料在降解過程中會釋放甲烷。甲烷和二氧化碳同為溫室氣體,但甲烷讓熱量留在大氣里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左右。
對于可堆肥塑料來說,它們最好的去處就是專業堆肥設備。這里的溫度維持在40℃以上,塑料垃圾會遇到富含微生物的滲濾液,滲濾液的作用之一是使反應環境保持濕潤,另外可以定期加入微生物,持續分解垃圾。產生的氣體可以通過發電機為整個設備提供動力。
科學家也在積極尋找處理其他塑料垃圾的方法。有人發現一種可以使PET塑料瓶分解的酶,PET是使用最廣泛的聚酯塑料之一,這種酶可以在10個小時之內將PET分解成單體。
也有很多公司嘗試生產更容易被分解的產品,比如從香蕉皮中提取物質合成的塑料、用海藻制成的塑料等等。但這些產品也有個缺點,就是它們太容易降解了,可能還沒等到被使用就變成了一攤泥。
現階段對于我們來說,要想妥善處理塑料制品并不容易。工業或商業堆肥設施離我們的日常都太遙遠,普通家庭堆肥裝置不具備處理可堆肥塑料的能力(而且目前家庭堆肥也不是很普及)。
也許更好的選擇還是盡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畢竟自帶咖啡杯還能減5塊錢呢。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